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的万花筒

Emily 思迪爱逛博物馆
2024-11-26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简称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北靠士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约旦,西南与黎巴嫩、以色列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首都为大马士革。


自古以来,因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各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叙利亚文化。



叙利亚在公元前3000年时就有原始城邦国家存在,公元前8世纪起,先后被亚述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欧洲十字军、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叙利亚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6年4月17日获得独立。1963年起由阿萨德家族领导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从2011年年初开始,爆发了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



叙利亚拥有3500多处古迹,由于曾相继被亚述、马其顿、罗马、阿拉伯等政权统治,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片土地如同“文明的万花筒”一般,留存了不同文明在此相继相承的厚重历史脉络,其古老与辉煌令人肃然起敬。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文明的万花筒——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通过183件(套)展品,以历史时间的流动为主线,讲述叙利亚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历经青铜、铁器时代,走向希腊化、罗马和伊斯兰时代的历史进程。




01

曙光


叙利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国家,远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叙利亚就有了原始人类的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原始文化遗迹和遗物。



公元前4000年左右,那里的居民开始定居,并使用铜器。公元前3000年,叙利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出现了一些以商业城市为中心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 旧石器时代的印记 ---


古代叙利亚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与非洲和欧洲息息相关,日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以砍砸器和手斧为主要器型,中期以石片文化为主要特征,到了晚期则出现雕刻器、石叶和细石叶等器型组合。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类逐渐掌握打制石器的技能,早期聚落开始出现,社会组织形式逐渐多样化。


·符刻石牌 公元前9200年-前7500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在叙利亚地区发现了多个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聚落遗址,其中位于哈马省北部泽塔镇的拉塔米涅遗址(Latamne)是早期和中期的代表之一,其年代为更新世(距今约250万年-公元前1万年)。


考古学家在当地的河沙淤泥中发现了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推测这里曾居住过一个以采集、狩猎为生的人类聚落,他们在这里生活了约50万年,以打制石斧、砍砸器、刮削器作为武器和工具,用石头、树枝建造房屋,以火取暖、照明、防卫和烹饪。


·刻纹石器 公元前9200-前8800年。©阿勒颇博物馆


这件手斧是旧石器时代早期阿舍利文化(Acheulian)的典型代表。阿舍利文化的器物组合主要为手斧、薄刃斧、手镐、大型石刀等,其中手斧是最具特色的一种工具。阿舍利手斧由两面打制而成端较尖较薄,另一端路宽路厚呈泪滴等形状。由于左右两边和正反两面基本对称,它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代表了古人类进化过程中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水平。


·手斧 距今500,000-300,000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 新石器时代的转型 ---


新石器时代,古叙利亚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逐步确立并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磨制石器开始普遍使用。公元前7000年左右,陶器出现并成为聚落转型的关键。



新石器时代晚期,叙利亚部分地区开始形成较大规模的聚落,人们制作更为精美的彩陶,营建神庙和宫殿,社会分工逐渐显著,阶级分化开始萌芽,出现了一种结合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新型生活方式,为之后的城邦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两河流域的人们开始了从村庄走向城市的文明演进过程。这一过程以哈苏那文化、萨马拉文化、哈拉夫文化、欧贝德文化、乌鲁克文化等作为重要标志,而且这些文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哈拉夫丘遗迹。


两河流域早期文化的代表之一,得名于哈拉夫丘遗迹(Tell Halaf),时间约为公元前5500年-前4500年。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圆形房屋建筑、女性赤陶雕像、形状多样的护身符。哈拉夫文化的陶器色彩鲜艳,器壁较薄,器型变化丰富。


·泥塑 公元前5000-前4500年。©阿勒颇博物馆


欧贝德文化(Ubaid)得名于两河流域南部的欧贝德丘,其主要标志是彩陶和神庙。公元前4500年-前4300年,两河流域北部的一些哈拉夫居住区遭到了遗弃,哈拉夫文化流行的圆形房屋和彩陶类型逐渐被欧贝德文化的方形房屋和其他陶器类型所取代。欧贝德文化的陶器使用陶轮制作法制成,器表色泽不够光亮,装饰较为墨守成规。



乌鲁克文化(Uruk)以乌鲁克城命名,时间约为公元前3500年-前3100年。这一时期,冶铜业不断发展,铜制工具得到广泛应用。乌鲁克文化在继承以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的诞生与市民生活方式的形成、大规模神庙和宫殿建筑的出现、文字的产生、滚筒印章的发明,这些特征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


·房屋模型 公元前2400年-2000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和技术革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陶器在两河流域北部(今伊拉克境内)出现后,作为重要的物质文化传入叙利亚。约公元前6800年,陶器出现在叙利亚幼发拉底河沿岸和巴利赫河谷地区,最初为粗制陶。


·刺猬形奠酒容器 公元前3400-前3100年。©阿勒颇博物馆


约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粗制陶器被彩陶替代,并先后出现了萨马拉文化和哈拉夫文化的彩陶,其中哈拉夫文化的彩陶制作十分精美,构图繁缛华丽,烧成光洁度高,被认为是古代近东彩陶的巅峰之作。


·带流陶缸 公元前3400-前3100年。©阿勒颇博物馆



02

变革


在公元前3100年到前1200年之间,随着城邦的崛起,冶金技术的发展,金属制品和各类宝石纷纷登上人类社会舞台,这成为叙利亚青铜时代开启的重要标志。




--- 早期城邦的崛起 ---


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2000年,青铜时代早期,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开始居住在大大小小的城邦中。青铜制品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粮食产量增加,可以养活城邦领袖和祭司阶层,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由此导致社会分工加剧。


·青铜鹿 公元前1600-前1200年。©拉塔基亚博物馆


各个城邦开始大兴土木建造神庙和宫殿,文字和书吏开始出现,陶器、雕塑、首饰等手工制品空前发达,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



马里古城位于代尔祖尔省南部,其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1933年-1974年,考古学者对此地进行发掘,成果颇丰,发现了神庙、宫殿、雕像、滚印等,这些遗迹和遗物为研究两河流域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8世纪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有力证据。


·祭拜者雕像 公元前2600-前2400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镶嵌画是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珍珠、天青石等镶嵌而成,其表现的题材多样,如虔诚的朝拜者、战争和庆祝胜利的场面等。镶嵌艺术源自两河流域,对古希腊和希腊化罗马艺术中的马赛克镶嵌产生了重要影响。



·珍珠母贝镶嵌画 公元前2600-前2400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叙利亚北部布拉克丘遗址的发掘始于1937年-1938年,其地层中发现了从史前到伊斯兰时代的很多重要历史时期的遗存。其中,乌鲁克时期的考古遗存是叙利亚本地文化传统的反映,包括约公元前2900年的“眼庙”遗址。


·鸟形眼线膏容器 公元前2400-前2000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遗址内出士了数千件雪花石膏制成的浮雕人偶,其最突出的特征是人偶的眼睛几乎占满了人像面部,有单眼、双眼、四眼等各种样式。发掘者将这类神庙称为“眼庙”,这些人偶可能是当地人献祭给神庙的供品,体现了叙利亚本地的艺术风格。




--- 中期商贸的繁荣 ---


自公元前2千纪早期开始,叙利亚开启了对外贸易的新方向。进口货物通过幼发拉底河能直接到达叙利亚沿海港口,城市化进程加快,精英阶层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发展逐渐繁荣,这种新的贸易方向使叙利亚成为陆路与海路交通的十字路口。



早在丝绸之路开辟以前,亚洲大陆就已出现国际贸易路线网,其中以青金石贸易最为著名,该贸易路线史称“青金之路”。青金石作为最珍贵的宝石之一,深受两河流域上层阶级的喜爱。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作为装饰品原料被运往伊朗,并在此进行切片、清洗、加工,随后再被运送到两河流域。


·青金石项链 公元前2000-前1600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青金石贸易大大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商业发展,如位于叙利亚伊德利卜省的埃勃拉城便是两河流域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考古学家在这里不仅发现了埃勃拉王室档案馆和数千块楔形文字泥版,还有产自阿富汗的20公斤青金石原石,以及进口的亚麻织物、 石油和木材等各种货物,它们是研究埃勃拉贸易往来的重要物证。


·项链 公元前2000-前1600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


约公元前3000年,叙利亚地区出现了最早的黄金制品。公元前2500年前后,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等地的工匠们在冶金和金属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再汇集、复刻和模仿不同文明和区域的工艺,从而布创造出新的“细金工艺”。



细金工即金银细丝和造粒技术,并用焊接的方法将其装饰在金器的表面。公元前2000年之后,进入了黄金工艺大传播时期,以黄金工艺为代表的交流也成为了古代欧亚大陆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和经济往来的重要体现。


·项链 公元前2000-前1600年。©阿勒颇博物馆


古代叙利亚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同近东地区乃至地中海沿岸各国都建立起了广泛的商贸往来。


其中,图尼丘和苏卡斯丘遗址便是当时商贸繁荣的见证,两处遗址均位于贾颇勒市附近,是当时重要的港口,且其位于地中海沿岸,便于向周边地区输送货物,发展对外贸易。



滚印是两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早在公元前4000年已出现,多为带有雕刻图案的管状物,通常用石灰石、象牙、水晶或其他质地坚硬的石头雕刻而成。在使用中,滚印承担了类似“签名”的功能,用于识别某人或给货物信件和官方文件做记号,这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区域间的货物往来。



楔形文字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所创,因其外形似钉子或楔子,故被称为“楔形文字”。它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的乌鲁克文化时期,最初只记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内容,随后书写的内容扩展到神庙献辞、国王铭文、战争记录和信件等各个方面。


楔形文字在产生以后被两河流域的其他族群借用来书写不同的语言,如阿卡德语、赫梯语等,几乎该区域的所有族群都采纳了这套书写系统,楔形文字也因此成为沟通交往的重要媒介,促进了不同族群在文化、宗教、经济等多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楔形文字泥版 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代尔祖尔博物馆



--- 晚期文明的衰落 ---


公元前16世纪末进入青铜时代晚期,昔日两河流域的城邦体系瓦解,不同民族统治的王国轮番登场,进入大国角逐的时代。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粮食危机等导致叙利亚地区的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逐渐衰退。从公元前12世纪开始,以叙利亚诸城邦为代表的晚期青铜文明先后衰落,这标志着青铜时代晚期的崩溃及铁器时代的到来。



乌伽里特遗址(Ugarit)位于拉塔基亚省以北10公里的平原上,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晚期都有人类在此定居。乌伽里特王国的遗迹属于青铜时代,从其领地面积、政治影响、军事实力来看,在当时应属于中等规模。遗址出土数千块与宗教、行政、文学、商业、法律、外交相关的楔形文字泥版,记载了神学、天文学、祭祀礼仪、诗歌、礼制等内容。


·乌伽里特语泥版 公元前1600-前1200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

除此以外还出土了大量艺术品,如国王和神祇的雕像、陶器、象牙雕刻、滚印等。公元前12世纪左右,当时的社会政治危机、国际环境剧变、海上民族入侵等原因导致乌伽里特王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阿卡德语泥版、楔形文字泥版 公元前1600-前1200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


太阳崇拜是在世界各地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又造就了太阳崇拜的多样性。古代叙利亚对太阳的崇拜可以追湖到史前时期,并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如青铜时代早期人们崇拜太阳神沙玛什,到古典时期则变为崇拜太阳神赫利俄斯。



太阳图案还经常出现在陶器、石雕、滚印等多类器物上。在中国,崇拜太阳也是商周时期古蜀人所共有的习俗,他们创造了象征太阳的各类器物及精美纹饰,如三星堆的太阳形器,金沙的太阳神鸟金饰等。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认为,神住在神庙中且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为了得知神的意愿,人们便通过占卜来寻求神的启示。卜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梦卜”“肝卜”等。


“梦卜”指求卜者睡在神庙里,祈求神在梦中给予启示,梦见不同的动物代表不同的兆头。而“肝卜”指通过献祭牺牲的肝脏来占卜,人们认为肝脏是心智活动所寄托的地方,当动物作为牺牲被献给神时,神的思想将进入动物的肝脏,因此占卜者能够通过肝脏形式的变化来解释神的思想和行为。




03

争霸


公元前1200年到前333年之间,叙利亚因占据古代东西方重要商道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进入铁器时代后,东西方文明犹如四面八方驶来的车辆,纷纷纳入叙利亚文明交往的序列中,经过冲突和融合之后,又向邻近地区扩散而去。




---亚述帝国的威芒 ---


公元前10世纪末,亚述人从两河流域北部重新崛起,在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征战后,最终统治了两河流域南部、埃及等地区。亚述时期第一任国王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年-前859年)开始用浮雕来装饰宫殿。



此后,亚述宫建筑和浮雕艺术成为彰显其荣耀与需业的最佳载体。这种艺术风格对叙利亚地区影响深远,并透留下一批亚述时期的珍贵文物,如实画与雕塑。



亚述历史分为古亚述(约公元前2000年-前18世纪)、中亚述(公元前1400年-前1050年)和新亚述(公元前934年-前612年)三个时期。其中,新亚述是其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涌现出多位伟大的国王,如纳西尔帕二世和巴尼拔。


·窗户里的女人 公元前900-前800年。©阿勒颇博物馆

 

斯芬克斯是古代欧亚地区重要的艺术主题,最初源于埃及神话,随后传播到两河流域、小亚细亚、爱琴海、中亚、欧亚草原,以及中国楼兰等地区。斯芬克斯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在埃及神话中它通常为雄性,在希腊神话中它演变成雌性怪物。传说有三种斯芬克斯,分别为人面狮身、羊首狮身和鹰首狮身。


·斯芬克斯雕件 公元前900-前800年。©阿勒颇博物馆



--- 新巴比伦与波斯阿契美尼德的纷争 ---


公元前7世纪后期,位于两河流域南部的巴比伦王国逐渐强大,击败了亚述帝国,开始统治叙利亚地区。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二世战胜巴比伦最后一位国王,波斯由此开始了对叙利亚长达200余年的统治。尽管在这一时期,叙利亚被巴比伦和波斯轮番占领,但其文明的发展从末间断,依然遗留下丰富的历史遗迹。


·壁画 公元前1200-前539年。©阿勒颇博物馆


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9世纪-前16世纪),统治着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土地,其著名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又称凯喜特王朝,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地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5年-前539年),又称迦勒底王国,统治着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等地区。公元前6世纪末,随着波斯帝国的入侵,巴比伦人结束了在两河流域的统治。



在波斯帝国统治叙利亚期问,叙利亚沿海地区开始出现希腊化城镇和商业殖民地,如位于塔尔图斯省的阿姆利特(Amrit)就是叙利亚一处重要的希腊化城镇。其遗址中央发现了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神庙,东南部有一处王室墓地,东部和东北部有大量墓地,随葬品有石像和陶像等。


·人物残像 公元前500年。©塔尔图斯博物馆



04

融合


自公元前333年开始,到公元1516年,叙利亚地区相继被希腊、罗马等国征服,之后产生了文化大融合,进入了新的时代。




--- 希腊化时代的交融 ---


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公元前312年,塞琉古一世据巴比伦自立,建立塞琉古王朝,是当时希腊化国家中版图最大的王朝。因其以叙利亚为统治中心,历史上又称为叙利亚王国,中国史书称为条支。


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们一直奉行着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化政策,包括建立希腊化城市、兴建军事坞堡或移民地,以及把原有的城市名称改为希腊名称等,从而使叙利亚本土经历了深刻的希腊化影响。公元前64年,塞琉古王朝被罗马消灭。



在叙利亚进入希腊化时代后,神庙成为东西方文化融合最明显的地方。东西方诸神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把希腊的神和东方的神对应起来,使人人们在观念上易于接受;另一方面把东方宗教的思想和仪式融入到希腊移民的宗教活动中,于是就出现了融合东西方诸神特征和崇拜仪式的新神,如希腊的主神宙斯在叙利亚被称为宙斯-希普希斯托斯。


·古希腊银币 公元前4世纪晚期。©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 罗马时期的全胜 ---


自公元前64年开始,叙利亚地区作为行省被纳入罗马帝国统治下长达600年(含东罗马帝国时期),是罗马在近东地区的权力中心。在这期间,罗马对叙利亚的建筑、宗教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叙利亚地区的文化融合也逐渐加快,园林艺术达到巅峰,商业优势凸显,其亚麻制品、大马士革雪花石膏、石灰岩制品、铜器和玻璃器皿等广受欢迎。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成立。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叙利亚由东罗马统治。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建都君士坦丁堡,其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对叙利亚的控制,在7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对叙利亚的征服而宣告结東。



叙利亚罗马时期的文化遗产首推建筑与雕塑。直至今日,叙利亚的多个地区仍然保留了罗马时期城市的布局特征,如帕尔米拉就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城市,城内建有凯旋门、剧院、圆形竞技场、大广场和宫殿等。



同时,帕尔米拉也因雕塑而国名,尤其是肖像雕塑题材多样,既有国王贵族,也有普通平民,体现了罗马雕塑着重于写实与叙事,擅长刻划人物本来面貌的特征,是古代叙利亚的艺术代表之一。


·石灰石墓葬雕像 2世纪。©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古罗马信奉多神教,有“神之国度”的美誉。其宗教部分源白希腊时代,同时又不断将其他文化中的神明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对叙利亚原有的宗教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立狮石板浮雕 公元前64-395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罗马时期,叙利亚地区盛行多神崇拜及偶像崇拜,既有源自希腊化世界的太阳神阿波罗,也有希腊罗马神祇与当地神祗融合产生的哈达德神。


·太阳神赫利俄斯石雕 2-3世纪。©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 伊斯兰世界的多彩 ---


雅尔穆克战役后,阿拉伯军队征服了叙利亚,从此叙利亚被纳入阿拉伯的版图,并开启了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进程。在阿拉伯军队攻占大马士革之后,阿拉伯文化开始在叙利亚蓬勃发展,伊斯兰教居于统治地位。



从此,叙利亚开启了文化发展的新纪元,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古兰经注释等众多领域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宝库。


·方形釉砖 18世纪。©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叙利亚在被阿拉伯军队征服后,其艺术风格深受阿拉伯-伊斯兰艺术的影响,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特征,多用于装饰建筑、瓷器等,具体表现在装饰图案多为植物花

卉、几何图形、阿拉伯文字,装饰纹饰较为繁密,且广泛使用蓝、白、绿等色调。


 ·蓝彩釉陶壶 1171-1250。©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釉陶碗 1250-1517。©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05

对话


丝绸之路如同一条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大动脉,全方位促进了沿线各国间的流通和交流,它既是使节之路、商旅之路,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之路。丝绸之路更将相隔万里的叙利亚和中国连接起来,两地从汉代开始,变往来不但、互通贸易、交流文化。



中国和叙利亚之问的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史书先后将在古代叙利亚地

区建立的国家称为“条支”“大秦”“大食”等。


中国与西亚因丝绸之路建立起商贸往来,而叙利亚正是西亚丝绸贸易的重要地区,叙利亚的帕尔米拉、杜拉欧罗巴等地作为丝绸之路的中继站和分水岭,将丝路贸易向西北延伸到欧洲,向西南通往埃及。在帕尔米拉等地也出土了与中国相仿的丝绸织物。


·丝绸织物 公元前64年-395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因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术、优良的品质而得以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8世纪中叶,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因瓷器而变得更加密切,在此后的宋、元、明三代,中国销往阿拉伯地区的瓷器数量十分可观。其中,在叙利亚多多地均发现了中国瓷片,表明中国瓷器在叙利亚地区十分盛行。


·瓷瓶 1250-1517年。©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 


景教在唐代又称“大秦景教”,起源于古叙利亚地区,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唐贞观九年(635),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景教由此在中国传播。唐朝早中期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景教得以迅速发展,持续时间长达二百余年。会昌教难之后,景教从内地转向边疆地区发展。元朝建立后,景教再度进入中原地区,并向南北各地扩展,当时的大都(今北京)、泉州分别成为北方、南方的景教中心。



帕尔米拉是叙利亚境内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古城,位于大马士革以北215公里处,被称为“沙漠的新娘”,它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商队往来的重要中转站和交汇点,更是联系起中国和西亚的重要站点之一



虽然帕尔米拉已闻名4000年之久,但直到罗马时期才因各国问的商旅往来成为真正的城市。帕尔米拉因其重要性,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6

展览信息


这次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文明的万花筒——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能够通过珍贵的文物向观众呈现叙利亚的历史和文明,不得不提到一位考古学家,他就是二十世纪叙利亚考古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哈立德·阿萨德(Khaled Asaad)。



阿萨德生前从事保护帕尔米拉古城文物的工作长达50多年,曾任帕尔米拉文物局长。2015年,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进入帕尔米拉古城前,阿萨德将文物进行了转移并拒绝透露隐藏地点。


极端组织将阿萨德塞进了一辆货车并送至一处挤满购物者的广场上,在现场宣读了对阿萨德的五条指控,称其系叙利亚的“异教徒”,并曾拜访什叶派武装根据地伊拉克。之后极端组织残忍地杀害了这名82岁高龄的考古学家,并将其遗体吊在了帕尔米拉古城主广场的廊柱上。



“文明的万花筒——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展览汇集了来自敦煌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代尔祖尔博物馆、贾颇勒博物馆、拉塔基亚博物馆、霍姆斯博物馆、塔尔图斯博物馆、德拉博物馆、斯维达博物馆的展品、展览的展出时间为2021年12月30日到2022年5月8日。






延伸阅读:

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发现中医之美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

内蒙古文物菁华展——长城内外皆故乡

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华夏之华

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富贵长春

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福寿文化

故宫敦煌特展——敦行故远

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云想衣裳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金沙遗址博物馆、文博FUN、文博圈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思迪爱逛博物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